外籍看護陪同就醫須知|流程說明與雇主法律責任一次搞懂
在台灣高齡化加速的今日,越來越多家庭仰賴外籍家庭看護工協助照顧年邁或失能的親屬。外籍看護除了日常生活照護外,「陪同就醫」是極常見的任務之一。然而,就醫場域牽涉醫療決策、簽署文件等法律行為,若未釐清角色定位與責任歸屬,可能導致法律風險或爭議。
一、陪同就醫的常見情境與角色定位
外籍看護在陪同就醫過程中,通常協助以下事項:
- 協助推輪椅、扶病人上下車
- 向醫護人員說明基本病情或用藥狀況(若語言能力許可)
- 協助辦理掛號、陪伴候診與領藥流程
不過,外籍看護的角色僅為「陪同與協助」,不具醫療決策或法律代理權限。涉及簽署同意書、病危決定、手術授權等,皆應由病患直系親屬或法定代理人簽署。若因未授權造成醫療爭議,雇主恐需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
二、法律責任與關鍵法規依據
- 《醫療法》第63條:醫療處置須經病人或其法定代理人、配偶、親屬或關係人同意,始得進行。
🔗 查看條文 - 《民法》第111條:法律行為之一部分無效者,全部皆為無效。
🔗 查看條文 - 《民法》第113條:無效法律行為之當事人,知其無效仍為之者應負賠償責任。
🔗 查看條文
實務上,醫療機構大多拒絕讓看護代簽重大文件,即便雇主口頭授權亦屬無效。
三、預防措施與雇主實務建議
- 預先簽署醫療同意書或授權書,如《病人自主權利法》所示
- 交付醫療委託書,內容可為中英文對照,協助醫療機構判斷
- 建立緊急聯絡人制度,醫療機構可即時聯繫家屬確認
- 使用翻譯工具或圖像溝通協助外籍看護應對突發狀況
四、保險與延伸責任考量
外籍看護如在陪病途中發生意外或誤操作導致傷害,可能涉及賠償爭議,建議雇主:
- 考慮加保「第三責任險」與「外展傷害保險」
- 定期安排安全與法律知識課程
- 與合法人力仲介公司建立協調機制,於簽約時明定責任分配
結語
外籍看護在家庭照護中佔有重要地位,然而其法律授權有限。雇主若能提前準備、釐清責任與制度配套,不僅能讓照護更安心,也能避免未來潛在的法律糾紛。
好用國際與您一同追蹤政策脈動,提供最專業的外籍移工申請與服務支援,讓您的聘僱之路更安心!
👉 立即諮詢 | 👉 了解更多服務
§ 更多移工知識 §
│ 外勞續約流程完整教學:申請時機、文件準備與注意事項
│ 非法移工肇事賠償責任明確 非法雇主需負連帶責任
│ 移工懷孕免擔心! 移工婦幼權益保障指引上路
│ 立院三讀80歲免評聘移工 勞動部:深感遺憾,重症家庭照顧權益將受衝擊
§ 更多雇主資訊 §
│ 外勞工作評估與留任管理:雇主如何做好移工續聘與轉換安排
│ 外籍看護工最常問的10個問題 Q&A(台灣篇)
│ 友善工作環境!移工婦幼全階段權益保障上路
│ 2025年最新--台灣外籍移工政策整理(持續更新)